根据最新的统计,我国新生儿出生率于2023年或跌破负数,总人口渐显负增长的颓势。除此之外,中国年龄超过60岁的人口,已经达到了2.67亿,占到了全部人口的19%左右。作为一个人口大国,无论是从绝对数量又或是比例而言,中国都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。而此时人们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,便是如何养老,不少人也为此费劲了心思,想破了脑袋。年轻人忙于生活,无暇顾及老人,而老人也不愿意去养老院了此残生,更不想拖累子女
01
独立式养老,完全依靠自己
在大多数人的固有认知中,父母将儿女抚养成人,到老时接受他们的赡养,是天经地义之事。的确,无论是从法律的角度而言,又或是道德层面来讲,养儿防老都是无可厚非的人之常情。但对于不少当代的普通人而言,即便是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,想让儿女全心尽孝也不现实。且不考虑子女不孝,故意不赡养老人的情况,即便孩子孝心满满,也多半有心无力。在自己步入老年之时,子女也多半成家立业,有了自己的家庭需要经营,本就开销很大。同时这个时候的他们,还要兼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,身上的担子与责任本就已经很重了。不仅很难抽出时间去陪伴父母,在经济条件上也捉襟见肘,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情况。所以,与其将所有的养老期望都寄予他们身上,不如多去未雨绸缪,考虑自己如何养老。趁着自己还未到了衰退的年纪,提早做出规划,攒一笔养老用的钱,一切防患于未然。做好生活的规划,该锻炼身体的时候,绝对不马虎应付,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留有后路。如此一来,即便到了老年之时,自己也无需为无人养老而发愁,因为自己早已做好了准备。
02
合伙式养老,和好朋友抱团取暖
经常和儿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,都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,那就是彼此之间总有代沟。因为三观与生活习惯的差别,父母与儿女生活在一起的时间,往往不能持续太长,否则便会有诸多的矛盾。偶尔住在一起,逢年过节团聚一堂,大家都能既有想念的感觉,又珍惜在一起的时间。但如果长期住在一起,必然会因为各种不适应而感到厌倦,也因此开始有了争执与非议。所以说,从某种角度而言,即便是想要赡养父母的儿女,也不适合整日陪在父母左右。反倒是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,其实最适合在老年的时候抱团养老,彼此之间相互温暖与鼓励。在英国的一个社区之中,便住着若干老年女人,她们有着共同的爱好,平时就在一起生活。她们之中的大部分,在此之前都并不认识对方,曾经的身份也各不相同,学历地位也有差别。唯一相同的地方,就是她们都是50岁以上的单身女性,而且都渴望在这里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。她们组建了好几个兴趣小组,平常一起看电影、做瑜伽、打太极,还在果蔬园里种菜种果。
03
旅行式养老,放松自己的情绪
大多数人在年轻的时候,总是为了别人而忙碌,鲜少有时间为了自己而活,忙碌却不充实。时间,似乎总是不太够用,自己也分身乏术,一天到晚忙到最后,也不知道意义到底何在。等到自己垂垂老矣之时,才终于发现身边除了自己以外,其实并没有太多东西能够留下。也终于能够闲下心来,真正地去体验生活的点滴,不再为了无意义的事情而奔波忙碌。如果你也是那种喜欢安静生活,不愿意与别人有太多的往来,只想细细品味生活的恬静之人。那么,旅行式的养老方式,可能是最适合你的方法,既不用担心孤独,也不用被热闹吵到。想要去哪里,做好准备与攻略,尽情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就好,真正体会到人生的乐趣。在旅途中,自己曾经沉重无比的心情,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,也无需顾及生活的繁杂。
有一位喜欢旅行的老人,在他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写道:“曾经,我以为自己的世界,就是围绕儿女们转,如今才明白,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全部。”前半生兜兜转转,为谁辛苦为谁忙,后半生跌跌撞撞,终于找到了人生该有的方向和意义。这一辈子无论你为谁活过,都要记住,最终我们还是要为自己活。
很喜欢《滕王阁序》中的一句话:“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。”
一个人的年龄上的衰老,从来都不意味着与时代的告别,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新生。人生有无数种的可能,即便在末尾处,也不该让自己过得浑浑噩噩,草草地收了尾。每个人的一生,都是一场轮回,最终考验的也只有自己。老有所依,不是让老人将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别人,而是提醒自己,要多靠自己生活。
( 曲靖分公司)2024.01.3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