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服务动态

元宵节是什么节?

发布时间:2024-11-12 14:28:38


一、简介

元宵节,又称上元节、小正月、元夕或灯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,古人称“夜”为“宵”,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,所以称正月十五为“元宵节”。根据道教“三元”的说法,正月十五又称为“上元节”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。

二、起源

你知道元宵节和中秋节分别是农历的月几号吗?

答案是:元宵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,而中秋节是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。

下面我们来看看元宵节和中秋节都是怎么来的?为什么它们都是在农历十五呢?

    元宵节起源于汉代,据说是汉文帝时为“平吕”而设。公元前180年,大臣周勃、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,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。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,值得纪念,因此刘恒大赦天下,与民同乐。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,皇帝都要出宫游玩,张灯结彩,与民同乐,以示庆贺。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“元月”,把夜晚叫“宵”,所以叫“元宵节”。到后来,司马迁创立《太初历》时,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。

   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好几种说法:

第一种说法是:“帝王祭月”

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,分别是孟月、仲月、季月。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,所以被称为“仲秋”,而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,所以被称为“中秋”。最初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,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,逐步传到民间。   第二种说法:“嫦娥奔月”传说,后羿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,然后上天赏赐他一种成仙的药,他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妻子嫦娥,就把药交给嫦娥保管。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,然后奔月亮去了。后羿思念嫦娥,所以每年这一天,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,盼望她能回来团圆。之后,年年如此,代代相传,就演变成了节日,由于这天时值中秋,所以称为中秋节。

第三种说法:祭祀土地神

在农耕社会时代,农作物对于农民至关重要,所以人们经常祭祀土地。在秋季收获时,农民会祭祀土地神,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,因此逐渐演变成中秋节。

而在今天,第二种说法(“嫦娥奔月”)流传最为广泛,因此,我们以吃月饼和赏月来度过中秋团圆佳节。

三、传统习俗

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会做什么?

吃元宵

元宵作为食品,在中国由来已久。最早叫“浮元子”,后称“元宵”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。北方“滚”元宵,南方“包”汤圆,皆取团圆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圆幸福,年年欢聚。

说到吃元宵这一习俗,你们分得清元宵和汤圆有什么不同吗?

其实,元宵和汤圆并不是同一种食物,元宵是馅料和糯米粉滚出来的,而汤圆是像包水饺那样包出来的。

( 工会 女工委) 2024.03.21.